在科研这条充满悬念的漫漫长路上,王先友教授用自己的自信与坚持探索着、充实着。在这条曲折艰辛的道路上,他碰出了火花,也提升了自己的高度。2006年8月,他获得了第四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谈起获奖的体会,王先友教授认为平时的知识储备和对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方向的把握很重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而惟有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学科发展的动态,才能够把握自己的科研方向,看清自己的层次,通过努力取得成果上的创新。创新分为跟踪创新和原始创新两种,前者跟在别人的后面,比较被动;后者才是处于主动地位、真正领先的。原始创新对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的要求无疑更高,它需要对知识的交叉运用。以原始创新为依托,才能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发掘出一些比较新颖的项目。为了进行创新性研究,他经常查阅大量的文献,审慎地了解、借鉴甚至运用别人思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既要知己知彼,又要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每根弦都是绷紧的,只有合理地用手指去挤压,才会发出优美的旋律。为了能够随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王先友教授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12点之后才睡觉,睡前上网浏览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搞科研是件枯燥的事情,但走过之后,它会变成美好的回忆。”在面对环境与技术的双重考验时,王先友教授展现出一份特有的执著。他承担的“覆钴氢氧化镍”项目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试基地设在一个偏远的工厂里,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他凭着一份执著,常常顶着40多度高温跑来跑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给微米级材料“穿”一层导电外衣,从而解决了困扰很久的技术难题。换位思考,跳出定向思维的圈子,这才是创新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样一步一步地探索过程当中,王先友教授抓住了突破的机会,他关于覆钴氢氧化镍的研究是国内外率先提出和率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并被成功应用成科技产品,而且关于该工作的论文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引用20多次。
王先友教授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主持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并实现了1946伟德官方网站国防项目零的突破。目前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十一五”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重点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已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26篇,14篇论文是发表在SCI影响因子2.77的国际著名能源杂志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他还参与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关于锂离子电池的专著《锂离子电池》。他承担并完成的“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获200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并申报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主持的“覆钴球型氢氧化镍生产技术”获2004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现已被江西晶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应用,该公司目前年产1200吨的高性能球型氢氧化镍,产量位居国内第三,产品在国内30多家MH-Ni电池厂使用,并部分出口美国、日本。该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王先友教授还承担着教学任务。“严师、慈父、朋友”是他的研究生对他的总体评价。他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年轻人要有理想,有目标,有事业心,趁着年轻,要多做点事情。”他教导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做人做事要诚实,做学问要有学术道德。他经常去二教的实验室和学生进行细致的交流,还经常带着投影仪给他们上一些专业基础课,并下车间给学生做讲解,有仪器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他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应用电化学”被评为2005年湖南省研究生教学精品课程,指导的研究生连续3年获得“1946伟德官方网站校长优秀奖”,还分别获得了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
王先友教授人随和,言谈舒缓,处事淡定。采访的过程中,他脸庞深深的酒窝,始终流溢着笑容,温暖而纯澈。
(《1946伟德官方网站报》学生记者 王光红 何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