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动力是对创新永恒的追求;他们的资本是永不言败的年轻;他们的理想是做出与众不同的成果。这群怀揣美好理想和赤诚之心的人都来自同一个团队,首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集体”的得主——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材料设计研究所。
家一般的团队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团结温暖、就像家一样的团队,你会不会对这个团队产生感情?你会不会愿意为这个团队付出?”研究所成员何猛的一连串反问,恰到好处地解读了研究所在每一个成员心目中的分量:对于一个像家一样温暖,像家一样和谐的团队,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地去爱它。在研究所里,以往那种一对一的导师制度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学术的火花在这种氛围中激起得别样灿烂。
科研工作是一个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的事业,其间的危险和突发情况总是不可预知的。烧石英管是其中一项危险性很高的作业,作业过程中所需的火焰温度往往超过了1000摄氏度,一旦操作不好,就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事故。研究所里的几位女生在进行这项实验操作时,总是能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女生实验的时候,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事过来帮忙,到现在我们都被训练出来了,不怕了!”研究所的老师刘亚深有体会的说到。齐心协力、相互帮助这一光荣传统不仅渗透到了研究所每一天的工作中,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研究所成员何猛就很有感触:“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大家都会当成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一起面对”。正是这种团结互助、以研究所为家的氛围让研究所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应对各种挑战。
我们正年轻
年轻是一笔财富。因为年轻,材料设计研究所的成员们活跃、无畏、敢想敢闯、激情飞扬。9名教师、2名实验室老师、5名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在这支庞大的科研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教授也不满45岁。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学生与经验丰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老师相得益彰、彼此促进,使研究所逐步成为了一个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青年科研梯队。“我们的工作是很有连续性的,虽然总有新鲜血液加入,可是科研项目延续性从未中断过”,在研究所整整工作了4年的赵老师由衷的感叹到。不断砺练新人,传承学术是研究所的一贯传统,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所积极锻炼新人,发挥年轻人的优势,鼓励年轻成员参与“电子科技大赛”、“挑战杯”等大赛,在这些全国性的科技大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要做就做更好
有人说过,科学家要探索未知的世界,工程师要创造未有的世界。机械卓越,创新永恒,在严谨的科研领域中,自1998年8月材料设计研究所建立以来,它一直秉承着“创新”的理念,一步一步向国际前沿水平靠拢。他们研究的“连续镀锌锌池中有效铝检测系统及相关技术”已通过教育部鉴定,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条汽车钢板生产线——宝钢1550CGL连续镀锌生产线,探测器性能和使用寿命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技术也使原本200美金的元件成本大大降低。此外,材料设计研究所还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稀土元素在模具氮碳共渗中的应用研究”等技术先后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家领先水平。该所还与世界著名锌业公司Cominco、宝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始终紧密关注着前沿的学术动态。谈到材料设计研究所的创新,所长苏旭平教授说:“创新是科研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在了解科技前沿的基础上,在方法和思想上创新,才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
谈到未来的目标,苏旭平教授认为做研究讲的就是努力工作,一切成绩都要在努力当中实现。“到时候还是看我们的努力成果吧!”苏教授充满信心的说道。
(《1946伟德官方网站报》学生记者 高伟栋 向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