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人民做更多更好的事,这是我一生的信念。”李寿佛,这位年逾古稀、杏坛耕耘54载的老教授,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一直践履着这一信念。他一生恪守的信念和殷殷爱国情,从未停止过。
人生信念:读书不忘救国
也许特定的时代,便有特定的历史情结。李寿佛教授亦然。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诵起岳飞的《满江红》,李寿佛凝视远方,目光如炬。透过秋日明亮的窗户,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李寿佛教授把我们领入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在他的童年,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老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出生在平江,日本鬼子在我的家乡投了两百多颗炸弹,美丽的家乡顷刻变成了废墟,我的家也被大火烧了,全家人四处逃亡,日本的侵略对我刺激太大了。”回忆起逃亡的那段悲苦生活,李寿佛的心情有些沉重,也很愤怒,泪水在眼圈里打转。
“上小学时,教室里那条‘读书不忘救国’的标语,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心中有了爱国这一信念。”李寿佛饱含感情地说道,“也正是这一信念,在以后的人生中,我做什么都有了一股激情。”从此,李寿佛深深领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他说他最喜欢唱的歌曲是《黄河颂》和《满江红》。“每次我的学生回来看我,搞聚会,我都会唱《黄河颂》,几十年没变过,现在我每天都关心国内外大事,在我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都知道‘读书不忘救国’的道理。”
“你像一朵鲜花,那样的美丽、温存、纯洁,我望着你,我的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悲切。我觉得,我似乎应该用手按住你的头顶,祝天主永远保你那样的美丽、纯洁、温存。”李寿佛不经意吟出了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你好像一朵鲜花》。正在我们感到诧异、疑惑的时候,李寿佛给我们说出了这首诗的深刻寓意。“海涅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这首诗的意旨是诗人对欧洲那时黑暗社会的一种委婉的、不露声色的控诉,我们只有融入那个时代,才能透彻地理解海涅的爱国情怀。尽管我们现在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时光,前途光明无限,但年轻人仍要时刻警惕社会上某些不良氛围对自己的影响,要永葆革命的青春、胸怀爱国的激情。”
如今,那个抱持着“读书不忘救国”的青年,已年逾古稀、白发苍苍,但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李寿佛的书桌前总能留下他在教学和科研路上刻苦钻研、默默耕耘的身影。这个“执拗”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和科研,而他心中澎湃的爱国激情从未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而历久弥新。
教育理念:教学贵在认真
李寿佛秉持着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第一位的是教育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做人;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认真”二字。
“和平年代,报国不需要我们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祖国,在从事的领域中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贡献,就是爱国的体现。”除了科研,李寿佛不仅授业解惑,更是把自己在岁月沉淀中领悟到的所有人生哲理和精神信仰的薪火传承给他的学生,他用自己的言行垂范深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李寿佛于1976年调到湘大。“当时学校没有大教室,100多人就在食堂上课,讲台都是我们用石头临时搭建的,黑板是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破木板,”李寿佛若有所思的说道,“湘大那时是一片荒山,整片都是黄土地,我吃住都在农家,条件十分艰苦。”李寿佛是湘大历史的见证者。湘大复校之初,他教77级计算班、数学班和电子班100多人的数学分析课。“每天课堂上要写的每一个字,要讲的每一项内容,我都会提前计划好,带着向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心态去上课,这样就没有讲不好的课了。”尽管很熟悉这门课,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为了精益求精地教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李寿佛仍常常备课到深夜。他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和学生谈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正因为李寿佛的严格认真和学生们的勤奋,他所教的77级学生成为湖南省数学竞赛上的黑马,连续两次获得冠军,令当时省内所有兄弟院校刮目相看。
回忆起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峥嵘岁月,李寿佛把他的成就归根于学生自己的勤奋和对祖国的热忱。
“我这个人很倔强,做什么事情都要弄清一个道理,搞教学、科研也是一样,只有先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李寿佛指导学生论文时,不仅对论文的科学创新性、理论和实用价值有严格要求,而且对论文的书写风格、精练程度、编程技巧、汉语及英语语法甚至标点符号从来都不放过,并由此引申到治学态度来教育学生。也正是秉承“认真治学,凡事弄清一个道理,多为国家做贡献”的态度,使得李寿佛在教学和科研的路上,花香弥漫,硕果累累。
李寿佛迄今已培养硕士27名、博士11名及一大批本科优秀人才。这些学生中人才辈出,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其中两名77级本科生袁亚湘、许进超双双获得1997年“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 两名99年毕业的博士生黄乘明、肖爱国双双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优秀博士后奖”。
李寿佛长期从事刚性微分方程算法理论、计算流变力学及应用软件研究;连续主持6项国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都以优异成绩完成;主持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国家高技术863课题一项;在“Math.Comput.”及“中国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SCI29篇),出版专著《刚性微分方程算法研究》一部。李寿佛的许多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计算辐射流体领域,研制了双曲守恒律组的高阶WENO软件、MUSCL软件,对方法作了重要改进,提出了一类计算多介质可压缩大变形流体的高精度Euler方法及一类求解三温能量方程的无网格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和软件已成功地应用于热核聚变内爆压缩过程数值模拟。权威专家评论:“这项研究对我国武器设备设计、核工业技术革新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核禁试后,围绕核武器的生产于设计所展开的数值模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防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应该不为名利所累,搞科研必须耐得住寂寞,我几十年来做的都是该做的事情,我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些成绩,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这于我来说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对于所取得的荣誉和成绩,李寿佛看得很平淡。
奋斗观念:成功重在做人
一个人的胸襟体现在把幸福洒给人家,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我要送给年轻的你们,希望你们永远铭记在心,不要忘记这个曾经饱受苦难历史的国家,青年一代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要有爱国情怀,只有在崇高精神信念的指引下,我们的事业才不会半途而废,祖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了你们身上。”这是李寿佛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期望。
和李寿佛交流过的人都知道,他尽管年逾古稀,但童心未泯,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流淌着一股青春的火热与激情。
在做人与做学问之间,李寿佛始终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教育,第一位的是教做人,正确做人。”“数学搞得再好,也只是一技之长、一孔之见,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连接起来,自己才会拥有一种远见卓识,才能真正有所建树。”李寿佛从来都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局限在自己的数学小天地。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他把自己科研的秘诀归结为如何利用每天的宝贵时间,“成不成功,就看8小时怎样安排”。为了科研,他甚至戒了自己从小就喜欢下象棋的爱好。“现在湘大的学习环境好,学校各种资源也很丰富,年轻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做人,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把成功理解为“一个人确立奋斗目标,做对人类有益、对国家有益、对社会有益、对老百姓、对周围的人有益的事,过去的人、别的人没有做到,你做到了,这就是成功。”成功不能只以财富、金钱、地位或名誉来衡量。对于年轻人成功的秘诀,李寿佛概括为:人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博大的胸怀,要有报效祖国的理想。李寿佛坚持“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品质”的观点,希望年轻人热爱劳动,懂得宽容,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会爱人,懂得反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小而言是对自己,大而言就是整个国家,因为你们青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建设的重任更多的落在你们的身上。”“玩小聪明的人最愚蠢,诚实守信的人最聪明。大学生品德一定要高尚,学业差点没关系,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一直秉承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的李寿佛,用劳动、宽容、诚实、爱国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人生的大坐标,也一直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践履自己的诺言。
如今,发白了、背弯了、眼花了,皓首穷经的学术生涯中,李寿佛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他说一个人能否生活愉快,关键是要心态好,心胸要开阔,并且拥有一颗平常心,青年一代尤其要有一股激情,对自己、对生活、对国家的激情。“我觉得我的一生是幸福的,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高声吟唱自己曾为之泪下的《黄河颂》,殷殷爱国情在他心中不断翻涌。
(《1946伟德官方网站报》学生记者 邓军 普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