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40年前,一个伟大的号召振奋了亿万人民的精神。40年,多少个斗转星移,多少次风雨轮回,在包含不同历史时期的40年风雨兼程中,一个平凡的名字——雷锋,为何如此扣人心扉?一种不朽的精神——雷锋精神,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新时期,如何正确看待学雷锋活动,如何进一步深入、广泛、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雷锋这面精神大旗永远飘扬?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部分师生,试图用他们质朴的声音作出有力的回答。
田银华(副校长):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创新新时期学雷锋的形式、内容,将学雷锋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相结合,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这次我校团委荣获“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们要充分利用“雷锋公司”这个道德平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充实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注重实效、立足岗位,将“向雷锋同志学习”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和本职工作中来,涌现出更多的学雷锋先进。
尹小萍[校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对雷锋精神的研究,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学雷锋的主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应该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与“两个务必”结合起来。只有给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才能永葆青春,学雷锋活动才能长盛不衰。
曾友仁(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崇高品质的高度概括。诚信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延伸,雷锋平凡的一生中的言行,体现出来的品格、精神,就是诚信的最高境界。
张长保[离退休工作部(处)部(处)长]:学雷锋不分年龄,全社会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建议老同志根据几十年学雷锋的体会与年轻的同志进行交流,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
刘泳和(离退休老师,1978年从部队转业):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要将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去,全力以赴搞好学习,把学雷锋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德育教育中去。
龙应南(离退休老师,1978年从部队转业):学雷锋并没有过时,现在学雷锋,不是不需要,而是更需要了。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学校要真正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应该弘扬雷锋精神。新时期学雷锋应该增加科技含量,在科技上创新。
肖志伟(校团委副书记):这次我校团委获得了“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入、广泛、卓有成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全校营造一种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将我校学雷锋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刘望(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雷锋家乡学雷锋”先进个人):在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得益彰,我们要站在培养人才这一战略高度将学雷锋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并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结合起来,用学雷锋这种公共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范建文(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学雷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冲击的今天,弘扬雷锋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学雷锋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持之以恒。
陆立新(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雷锋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就是德育教育最好的案例。
刘磊(哲史文化学院学生):雷锋精神不应只属于哪一个时代,也不只属于哪部分人,我觉得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黄涛(法学院2001级学生):雷锋精神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榜样作用,我们学雷锋不能能仅仅停留在行动这一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扎根。
王婷(外国语学院2001级学生):我觉得学雷锋的意义在于,将雷锋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特质。
唐艳华(哲史文化学院2001级研究生):雷锋同志的言行、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明的可贵品质。我们将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创新和提高层次上下功夫。
40年来,雷锋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像他那样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尽管不同年代的人对雷锋的理解不一样,不同的时代,雷锋精神有着不同的体现。然而,雷锋,这面精神大旗却永不褪色,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更多的集体和个人以更广泛的道德、更社会化的方式,向社会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
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以后,雷锋精神依然如和煦的春风劲吹神洲大地,温暖人心;湘大校园乃至整个社会有更多“雷锋”的身影风雨兼程,我们期待着。
(《1946伟德官方网站报》记者蒋海文 撰 稿
谭彦博、黄涛、杨翔燕、潘信林、黄俊、邓芸辙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