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被戏称为“死学”,实在是历史系的悲哀。我校哲史文化学院历史系郭汉民教授有感于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勇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中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所谓“五步教学法”,又名“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是郭老师自1997年就开始推行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它把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置于整个理论教学的中心地位,具体操作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五个步骤。学生将独立探索的成果写成讲稿,讨论交流以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它在教师指导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等,自推行以来受到学生们的拥护,学界同仁的高度赞扬与好评。全国十余家刊物发表文章予以推介,省教委、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和国家教育部先后立项研究。我校本科教学评估期间,评估组专家马世力观摩课堂,高度赞扬了郭老师的教改精神和“五步教学法”。2002年12月20日,《光明日报》也在头版报道了郭汉民教授的“五步教学法”。
湘大有幸,请来了郭老师;99级历史系有幸,成为五步教学法第一个试点班级。2002年,郭老师来到湘大,并在99级历史系开设“近代湘籍名人研究”课程,进行研讨式教学。五步教学法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沉闷去无踪,效果更出众”。“五步教学法”究竟活在何处呢?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式”为“研讨式”。这是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所在。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他是一个帮助别人产生独特见解的“精神助产士”。斯宾塞也曾说过,对于学习者应当少教一些,要多给他们进行研究的机会,并使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郭老师正是这样做的。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不拘泥于成见,而重在发现。于是,知识“活”了起来。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五步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索引,写成论文后还在小组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据统计,93%的同学进一步或开始懂得研究某个问题从何入手。57%的同学认为,研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61%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现今的年代是一个合作的年代,所以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小组学习和讨论要求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服务于小组的利益,要分工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我们深深体味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生李锦明如是说。“我们从查资料,写论文,到看到自己小组成员上台演讲的过程中,充满了合作的乐趣。”学生王凯成评价道。
第三,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师生共同听戏评戏。”郭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了我们“说”的权利和机会。事实证明,85%的同学认为研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大家争先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气氛十分活跃。
第四,在师生关系上,变“主一客”改造关系为“主一主”合作关系。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好的教师是“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有所得,更是从郭老师的人格魅力上获得了教益。为了做好研讨式教学,郭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从不计报酬。每月,郭老师不辞劳苦地往返于湖南师大与湘大之间,指导选题,小组讨论,大班讲评,他每堂必到;对于每位学生的论文,他都认真批阅,并将教改成果和资料汇编打印成《五步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五,考核方式上变“一张试卷定高下”为按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综合评定。考核方式的活,从根本上体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进。我们终于不再被“烤(考)成板鸭子”了!
五步教学法让历史系的课堂活起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一片生机。它的推行,不仅有郭老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和哲史文化学院的大力支持。校长李树丞欣然为《群言》作序,认为“它(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对教师是一种鞭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哲史文化学院院负责人都非常关心教改工作,副院长宋银桂和历史系主任邹华斌则共同参与这项研究。该院樊立英老师认为“郭老师是教学育人的典范。‘五步教学法’对于开创学生适应社会实践的新局面有很大好处。”此外,教学督导团也一直关注着“五步教学法”。2002年12月24日下午,由校团委、哲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历史学会承办的“郭汉民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座谈会”在留学楼热烈召开。相关领导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五步教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教务处负责人认为:“五步教学法让我们终身受益。”
窗外阳光明媚,春意阑珊,我们期望郭老师的“五步教学法”将开启湘大教改的春天!
(《1946伟德官方网站报》学生记者 杜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