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目前还需要,那死刑该以何种方式存在
■曾遭冤狱的1946伟德官方网站法学院院长,引来两次高级别学术会议,只为研讨冰冷的“死刑”
■死刑在中国短时间内还难以废除,那么就有必要在限制上多下工夫。限制死刑,有两条路可走。
死刑,应有怎样的程序
2004年5月29日-30日,湘潭盘龙山庄国际会议厅。一批全国法律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大腕级人物,在此云集———
刘家琛: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高铭暄:中国刑法学泰斗,国际刑法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
赵秉志: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邱兴隆:1946伟德官方网站死刑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
……
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1946伟德官方网站死刑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纳如此豪华之师齐聚莲城,只为对死刑再来一次“叫板”。
因为,学者们此次研讨的主题是:死刑的正当程序。
莲城发声再探“死刑”
之所以称之为再次“叫板”,只缘2002年12月,也在湘潭,召开过中国大陆首次以废除死刑为主题的“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一度成为民众在互联网上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如此两次高规格的法律学术盛会,能接连在偏居一隅的湘潭城举行,得益于此处有一所法学研修力量雄厚的1946伟德官方网站,得益于1946伟德官方网站法学院院长邱兴隆教授(本报2003年2月曾作专访)的努力。
邱兴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曾被错判入狱)的中国刑法学学者中的少壮派代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呼吁在中国废除死刑,被学界视为“死刑废除论”的符号性人物。有意思的是,湘潭是一贯主张“少杀”、“慎杀”的毛泽东主席的家乡,而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逐步地达到完全废除死刑”主张的刘少奇主席,其故乡离湘潭也不远。虽是巧合,却也令人回味。
从200多年前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存废双方博弈的结果是:截至2004年1月,全球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已明确废除和停止使用死刑。而在保留死刑的7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多达68个。从这个数字不难看出,在中国提出“废除死刑”需要不小的勇气。
邱兴隆无疑是一位勇者,而且他身后还有着高铭暄、赵秉志等重量级学者以及刘家琛大法官等的强力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死刑废除论”得以成型的政治基础,是我国人权建设的阔步前进。今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三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生命权堪称人权之首,国家基本大法的这一变化,无形中对以终结生命为目的的死刑打了个问号。
废除死刑的步骤
在2002年12月的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专家就死刑的保留与废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保留论者的理由是:第一,对可能犯罪的人,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第二,对罪犯本人,死刑可以从根本上制止其再犯罪;第三,死刑是重罪犯人应得的报应,是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第四,死刑比长期监禁那些最危险的犯罪人更省钱。
但这些观点遭到了废除论者的挑战:第一,死刑并不比终身监禁具有更大的威慑力;第二,死刑断绝了犯罪人悔过自新的道路;第三,死刑是远古野蛮时代血腥复仇的遗留;第四,死刑涉及到对生命权的保护,社会应该为犯罪行为承担必要的代价。此外,死刑错用的不可挽回性,也多为学者长期诟病。据统计,美国在近20年间,有102名无辜者被判死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拉德莱特教授甚至说,在美国被判死刑的人,不是因为犯了最重的罪行,而是因为请了最差的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胡云腾教授所著的《死刑通论》一书中提到,我国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年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案件中,约有百分之十几的改判率。而由于普通刑事案件的部分死刑核准权直接下放给了高级人民法院,无需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此被错用死刑的案件客观上也存在。
尽管学者、专家们对死刑的存废各持己见,但这样的共识却已基本形成:死刑应当废除,然而目前中国这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应当先尽量限制、削减死刑,逐步过渡到最终废除。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废除死刑的预期时间表,那就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
“死刑的正当程序”
不少学者认为,既然死刑在中国短时间内还难以废除,那么就有必要在限制上多下工夫。限制死刑有两条路径:一是立法路径,即减少死刑罪名,比如对非暴力经济犯罪大幅度削减乃至取消死刑;二是司法路径,即在司法活动中严格适用死刑,保证死刑的正当程序。
众所周知,法律的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就一个判例来说,即使适用法律得当,但如果程序不合法,那这个判决也是不公正的。所以,不少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对程序非常重视;在美国,死刑程序更被称为“小宪法”。如制造东京地铁毒气惨案的奥姆真理教杀人嫌犯,在日本审了长达10年;在美国,将一个犯人送上断头台需要几千万美元的代价,因为其程序极为繁琐,耗费的资金自然也就多。但在这繁琐的背后,法律的公正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所谓“死刑的正当程序”,意即为了保证死刑的理性对待和维护面临死刑者的人格尊严与法律权利,而采纳的各种程序方法:它包括起诉、辩护、证明、复核等诸多程序。在这些程序中,“接受公正审判”是最重要的。
“接受公正审判”,是法治国家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基本人权之一,在关于刑事司法的国际准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孙长永博士认为,无论从立法还是实践看,我国目前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距离国际准则都有着一定差距。这表现在:一、无罪推定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及供认罪行的原则,没有得到贯彻;二、律师帮助权及相关权利没有得到落实;三、询问或反询问证人的权利难以实现;四、审判的及时性、公开性和独立性有待加强。
并非只是理想的呐喊
对死刑案件审理形式和审级的探讨,是本次学术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刑法学泰斗高铭暄老先生,通过对曾在全国引起轰动的云南杜培武杀人案和辽宁李化伟杀妻案的分析,论证了死刑案件二审进行公开审理的必要性。上述两案均存在刑讯逼供的事实,且其一审判决作出前有关部门曾召集公检法“三长”会议,定下了判决结果。如果二审进行公开审判,应当说发现失误之处并非难事。遗憾的是,因为我国死刑案件二审审判形式为书面审理,铸成了这两起错案。
关于审级,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等学者,提出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的改造构想。他们的理由是:死刑核准权下放,导致复核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名存实亡。
在研讨会上,还有一种观点引起了高度关注,它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张文教授提交的《死缓应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的论文。我国的死缓制度产生于镇压反革命时期的1951年,在毛泽东同志“坚持少杀,严禁乱杀”的指示下,1951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通告,指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一个新方法”。次年,死缓由政策化向制度化转变。鉴于死缓的人道主义特性以及在实践中的良好效果,张文提出将其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他认为这是在现实条件下全面限制死刑的可行途径,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刑罚的理性发展趋势。张文教授就此提出,缓刑考验的期限可从现行的两年改为2-5年,以增加死刑罪犯的挽救机会,使每一个“可以不死”的人都活下来。
对于我国现行的死刑复核制度(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有权核准部分死刑案件),与会代表几乎一致提出质疑。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认为,二元死刑核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法制统一,极易导致死刑复核程序虚置,使它的限制死刑的功能大打折扣。其实,这一呼声不仅仅来自法学界。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北京和山西的人大代表提出“死刑核准权应该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的建议,得到了41位代表的签名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回答提问时也表示,正在考虑收回死刑复核权。
令人高兴的是,此次研讨会不只是学者们“理想化”的呐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刘家琛大法官,广东、重庆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数名刑事庭庭长在内的司法界人士也参加了会议,有的还提交了论文。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审判员对死刑案件的二审程序发表了看法,认为不管犯罪嫌疑人、公诉机关是否对一审判决提出了申诉,都应启动二审程序。
在大会讨论中,一位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问邱兴隆教授:“2002年您提出废除死刑,今年却退而求其次谈‘死刑的正当程序’,是否明年开年会时又会再退一步呢?”对这个半是调侃半当真的提问,邱教授先是无奈地笑一笑,而后坚定地摇摇头……
相关链接
邱兴隆,湖南湘乡人,1976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考取我国刑法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就在博士即将毕业之际,他出人意料地弃学经商,做起了书刊生意。1993年3月,因受他人牵连,邱被错误收审和逮捕,直到1998年12月才被宣告无罪。随后,邱兴隆受聘于西南政法大学,仅3年时间就当上了博导。2001年4月,他被1946伟德官方网站聘为法学院院长。
作为中国法学界惟一一位有着监狱体验的学者,独特的经历使邱兴隆为“废除死刑”而奔走呼号。除两次组织在湘潭召开了国家级、国际级的死刑问题研讨会外,他还著书立说和演讲,成为中国“死刑废除论”的代表人物。
文/本报记者 王华玉 图/蒋海文
——(载《三湘都市报》)2004-6-8